每到寒暑假的时候,论起谁最开心,想必唯有小孩子们最开心了,没有繁杂的作业压力,更不用担忧未来到底考哪一所院校,就开开心心的玩就好了!然而从小学生往上数,初中、高中的学生在暑假中的每一天都变成了补习班、兴趣班,一分钟都没有闲下来!
最近,11岁的唐安琪将要动身去美国参加游学。为了短短13天的行程,她的妈妈秦女士支付了3万多元的费用。除了游学,秦女士还给女儿安排了暑期培训,花费5000元。按这个安排,唐安琪今年暑假花费将超过4万元。与此同时,家住广西柳州市的李女士儿子即将进入小学,为了填满孩子的暑假时光,她给孩子报了8个兴趣班,一周7天都排上了课。7月23日,据中国新闻网报道,许多孩子的暑假,如今已经变成了不折不扣的“烧钱季”。
暑假期间,孩子们告别了课堂,本应得到充分的休息与放松。但这一段从课堂中解放出来的时间,却成了中国家长们给孩子“大补”的最佳时机。孩子得不到放松和休息,家长也不堪重负,随之而来的则是花销的不断增加,不少家长感慨“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
日前,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发布的一则报告显示:中小学阶段学生的校外培训总体参与率为48.3%(参加学科补习或兴趣扩展类培训),参与校外培训的学生平均支出约为5616元。“别人家的孩子都去上各种兴趣班,或是出去游学开阔视野,让自己的孩子窝在家中,我实在是坐不住。”这是一位家长给孩子报8个兴趣班的理由,担心孩子落后于人的焦虑溢于言表。同时,一些校外培训机构举办超前超纲教学的培训班,大搞超前教育,也是刺激家长焦虑的重要因素。学校在课堂教学中因为大部分孩子提前学习而加快教学进度的做法,更是让家长愈发惶恐和焦虑。
其实,这种“烧钱游戏”的性价比并不高。以“研学旅行”为例,近年来,各地都掀起了研学旅行的热潮,大量机构蜂拥而入,市场火爆异常。一些游学机构动辄将出境旅游产品贴上“游学”的标签,改头换面之后抬高价格。但实际上,很多项目仅仅是参观大学、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设施而已。这类产品价格虚高,内容却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游而不学,很难实现拓展视野、丰富知识,提升创新与实践能力的效果。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家长们必须擦亮眼睛,理性、慎重地选择研学旅行产品,而不是以为只要花了钱就万事大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