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专业盲目跟风
江苏省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鲁学军表示,不同高校拥有不同质量的生源,培养目标不同,毕业生质量也不同,就业情况千差万别,所以调控也不宜“一刀切”。
不少地方招办部门负责人感到,目前我国仍缺乏有效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一些专业可能明知就业并不好,但家长有意愿,学校也花了钱招了老师建了队伍,一旦不办了,老师怎么办?所以学校也很难建立相应退出机制。此外,就业率能否真实反映毕业生的需求情况,也是一个问题。
近年来,儿科医生急缺引起了广泛关注。“这几年儿科医生、保健类专业人才、网络安全人才等都很热门,但高校在七八年前并未意识到这种需求,没有提早储备人才。”宁夏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周福盛说。
江苏省教育厅负责人指出,高校应分析社会人才需求,即人才培养数量、层次、结构要与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相匹配,不能关起门来办学,简单迎合家长和考生对所谓热门专业的盲目追求。同时,政府部门对于平衡大学专业的“冷热”度,也应积极引导。
“同时也要看到,专业的冷热因为供给和需求变化带来暂时的变化,但高等教育不能因为暂时的冷热而限制了个别学科的发展。”同济大学就业中心主任徐迅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