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国国家博物馆与法国凯•布朗利博物馆联合举办的“面具•灵魂的艺术”艺术展。展览展出的100件面具藏品,除着重展示以上基本功能外,还展示了一些鲜为人知的面具遗珍所蕴涵的政权、宗教、教育、农耕、建筑、娱乐等文化信息。就艺术角度而言,面具的材质、工艺和创意让人惊叹。木制、青瓷、皮革、玉石、藤蔓,甚至工业时代的塑料,都被应用在面具的创作中;编织、雕刻、彩绘、髹漆、刺绣等高超的制作技艺,使面具具有丰富的表情,或神秘庄重,或幽默诙谐,承载着时代与地域的记忆。
从萨赫勒大草原上博博族的巨型片状面具,到非洲中部雨林里莱加族的小型骨质面具,非洲面具,往往作为调和人与自然的媒介。面具作为一种凝固的表情,在非洲历史中集中反映了大陆中部及西部的社会、宗教与政治架构。在这里,丛林的野性世界与村落的人性空间之关联固然会被打破,但却凭借面具的介入祈福和谐,以“谈判”的方式重建平衡。此外,面具还成为入社仪式重要的传递媒介。所谓入社仪式,就是流行于非洲部落的一种风俗,相当于一个漫长的成人礼。各部落的入社文化内涵不同,但一般含有文化和技艺传承的意义,使得技艺代代传承。而在人类与超自然力际遇之时,面具则扮演了通灵的角色。非洲面具是遥远世界的遗珍,是被人格化了的自然生命,是文化与自然之间深含隐喻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