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长征九号”2030年前后首飞,向伟大的中国航天科研工作者致敬!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支撑,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积极贡献。错过了航海时代,不能错过航天时代,期待,强我中华航天强国之梦!
本报讯 (记者张晓鸣)记者昨天从国务院新闻办举办的发布会上获悉,未来的深空探测工程还将实施四次重大任务。
首先,2020年左右发射首个火星探测器,按照一步实现绕落巡开展火星探测。实施第二次火星探测任务时,进行火星表面采样返回,开展火星构造、物质成分、火星环境等科学分析与研究,此外还会进行一次小行星探测,规划一次木星和行星的探测。
第二个重大任务就是正在启动的下一代重型运载火箭的研制攻关,火箭拟命名为“长征九号”。目前正在开展方案深化论证和关键技术攻关,力争作为新的重大工程启动实施,初步计划重型运载火箭的首飞时间是2030年左右。
第三个重大工程,就是已列为国家“十三五”规划的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系统重大科技工程。通过市场化、商业化、企业化运作的方式,完善高轨通信卫星和低轨移动通信卫星,与地面移动光纤系统进行天地互联互通,建设覆盖全球的信息网络系统。建成后,将在全球任何地点没有通信传输障碍,做到实时的互联互通,且真正按照通信行业5G发展方向,能够与之同步。
第四个重大任务是空间飞行器在轨服务与维护系统。目前许多高价值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在轨期间也会有发生故障的时候,有故障就要进行维修服务。开展这个重大项目,目的就是要突破相关关键技术,增强航天器在轨服务与维护能力。
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透露,国家航天局对未来月球探测也进行了规划,主要是“一个明确”和“两个论证”。“一个明确”,就是2017年要完成中国探月工程“三步走”的最后一步,即2017年底发射嫦娥五号,实现月球软着陆以及采样返回,目前各项工作推进顺利。还将研制发射嫦娥四号,实施世界第一次到月球背后的巡视探测。同时要在L2点发射一颗中继卫星,作为中继通信数据传输所用,为月球乃至深空探测提供服务和支持。“两个论证”,就是设想在未来五年、十年开展两次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月球南北极的探测。
关于载人登月的问题,吴艳华表示:“当前我们还需要深入研究论证其科学目标和技术途径,进行多方案的比较,即正在进行方案的深化论证阶段。”
2030年跻身世界航天强国行列
本报讯 (记者张晓鸣) 昨天,国务院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发表 《2016中国的航天》 白皮书。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在发布会上表示,白皮书重申了中国和平探索、开发和利用外层空间的根本宗旨,首次提出建设航天强国的愿景,目标就是到2030年左右中国航天要跻身世界航天强国行列。
《2016中国的航天》 是中国政府发布的第四部航天白皮书,是对2000年、2006年和2011年三部航天白皮书的继承和发展。
根据白皮书,未来五年,中国将持续提升航天工业基础能力,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和前沿技术研究,继续实施载人航天、月球探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新一代运载火箭等重大工程;启动实施以火星探测为代表的深空探测工程、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空间飞行器在轨服务与维护系统、重型运载火箭等一批新的重大科技项目和重大工程;构建形成卫星遥感、卫星通信广播、卫星导航定位三大系统,建设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基本建成空间基础设施体系,形成连续稳定的业务服务能力,促进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健全空间应用服务体系,面向行业、区域和公众服务,大力拓展空间信息综合应用,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市场推广,提高空间应用规模化、业务化、产业化水平;面向重大科技前沿,遴选并启动实施一批新的空间科学卫星项目,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空间科学卫星系列,加强基础应用研究,在空间科学前沿领域取得重大发现和突破;以及提升空间环境监测及灾害预警能力等。
载人航天方面,未来将发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在轨运行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进行交会对接,突破和掌握货物运输和补给等关键技术,为空间站建造和运营积累经验。完成空间站各舱段主要研制工作,开展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和运营。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相关技术试验验证,提升载人航天能力,为载人探索开发地月空间奠定基础。
白皮书显示,2011年以来,我国航天科技创新成果显著:神舟九号、十号与天宫一号,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成功交会对接,载人航天突破掌握了关键技术;嫦娥三号首次实现中国航天器地外天体软着陆和月面巡视探测,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北斗二号系统全面建成,全球系统建设加快推进;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6颗卫星成功发射并投入使用;暗物质粒子探测、量子通信实验等空间科学卫星成功发射,取得一批重要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