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有两个地方的防务机构的"穷"样颇为让人瞩目。一个是台军先是往兰屿和绿岛运输"霍克"防空导弹,被媒体发现是几十年前的老旧型号,再是台湾新"防长"连用五个"没有"否定了自己不到半天前放出的"求购F-35B"的消息;另一个则是印度陆军在国会报告上"哭穷",表示因为通货膨胀,印军军费不仅无法完成现代化,甚至连足够的弹药也买不起……两家穷相的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印度的穷,是出风头的代价
至于印度的穷,可能是另外一种原因。印度议会常设国防委员会当地时间3月13日的一份报告显示,印度国防预算(2018/19财年)的小幅增长不足以帮助印度军队完成拖延已久的现代化。印度陆军副参谋长萨拉特·查特尔中将对议会常设委员会说,为现代化所作的各种努力"受到了挫折",而增长不够的原因,主要就是"目前预算增幅无法跟上通货膨胀,甚至都无法跟上税收增长"。
他同时控诉,额定用来购买125项国防项目以及陆军日常所需以及库存弹药用的资金约为2900亿印度卢比,但是目前只有2136亿卢比到账。
他表示,一般来说,任何现代军队都有三分之一的装备是老旧装备,三分之一为现代装备,三分之一在先进装备。然而,他对军队的现代化水平提出了悲观的看法。他说:"就我们所知,今天的情况是,我们的陆军装备中有68%是旧式的,目前只有24%左右现代化装备,而先进装备的比例只是8%。"
使用加拿大版布伦轻机枪的印度陆军
8%这个比例是不是印度陆军为了在国会要更多预算的"哭惨",普通人很难说,毕竟对于大多人来说,印度是一个装备了近4000辆坦克,其中最差的也是T-72,每年还在斥资几十亿美元到处买买买的国家。对印度国会和印度媒体来说,印军在装备领域的状态其实也大抵如此。尽管印军装备的外贸型T-72坦克在综合性能上可能只相当于解放军的96式主战坦克,但面对还有不少五对轮的解放军,印军多少应该有些自信才对。
"听说你们印军装备不错,比我们强?""拉倒吧……"
但印军的这种"风光"背后的却是其相当糟糕的作战准备情况和同样不容乐观的国家经济形势。去年7月21日,就在中印边境对峙尚处于危险时期之时,印度主计审计长公署提交给印度议会的一份报告中称,该国陆军的弹药库存只勉强够作战十天。主计审计长公署透露,在152类弹药中有121种(约占陆军库存的80%)低于国防部按照"战争消耗储备物资"所规定的可进行40天激烈战斗的水平。这份报告还称,61类弹药库存处于极低水平,而另外83类弹药低于国防部所规定的可维持20天战争的最低可接受风险水平。
与此同时,解放军正在高原上连续进行实兵实弹演习,各种弹药泼水一样地打出去
可以说,重采购、轻使用在印度军备建设的历史上已经成了一种病,而且这种以单纯装备的获取为目的的军备逻辑到今天也没有要改善的架势。
对于大部分军队来说,采购、使用和维护保养是军队建设和使用中必须考虑的因素,而比起采购装备这种一次性的投资,对装备的不断维护和投入,才是这些装备能够持续用于作战的关键性因素。但在最近几十年的印度军队装备建设过程中,由于新装备的"夺人眼球",印度军队把大量的资金都投入到了新装备的采购上,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装备的维护。
就拿现在看起来印度不太缺的坦克来说,印军总数3000多辆的坦克中,有大约1600辆是2001年以后开始向俄罗斯采购的T-90系列坦克,而剩下2000辆左右的则是80年代开始装备的T-72坦克。而在上世纪90年代还没有T-90的时候,这一空缺是由2000多辆T-54/55坦克填补的,但在90年代中期,印军的T-54/55坦克就已经有90%以上因为长期得不到维护和缺乏备件而陷入无法使用的状态之中。作为全世界公认简单皮实的装备,能把T-54/55系列的妥善率搞得这么低,也只有印度陆军能做得出来。而现在印度装备的T-72妥善率如何,我们目前还不得而知,但从印度连参加"坦克两项"的T-90这种"面子工程"都能连续两辆坦克当场发动机出故障瘫在赛场上的情况看,印军的装备维护显然还是值得担心的。
凭借遥控高机和超强马力刷了一圈时髦值的T-90,两台都趴窝了,情何以堪啊
至于空军装备的更新,对印度空军来说就更加糟心了。印度空军从上世纪末开始准备筹划更新重型、中型和轻型战斗机,但是除了重型的苏-30MKI在被俄罗斯"坑成正果"之外,中型和轻型战斗机的采购都遭到了惨败。"阵风"战机虽然从引进生产126架变成了直接购买36架,但是好歹是签上了协议,轻型战斗机引进干脆因为印军不切实际的低价格和"印度制造"的几次搅局至今一无所获。
当然,很多国家引进武器装备都有类似的问题,但对印度来说,烦恼却是双倍的--印度在引进各种进口战机的同时,还有一个规模庞大、耗资不菲、效率极低还特能忽悠的国有军工系统。虽然印度的军工系统承担了不少诸如组装T-90(号称国产)或者组装苏-30MKI的工作,但他们的野心一直在于研制"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武器装备,而且这些装备偏偏还得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引进的装备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中国引进仿制了59,于是中国坦克工业从研制59式坦克的改进型出发,逐渐走上自主研制的道路;从引进仿制歼-7开始,从放大歼-8开始尝试自行研制,一步一步走到今天。印度倒好,组装了几天T-72,不寻思完全国产化之后渐改提升性能,反而要一步登天,另起炉灶搞一个印度豹2。结果花钱耗时间不讨好,连T-72仿制也没学利索,变成了名副其实的邯郸学步;"光辉"战斗机就更别提了,作为世界上最后一种服役的三代机,量产工作4年只造出了8架量产机,完全一副把工业生产当做原型试制,试图展示印度"大国工匠"的架势。
披红挂绿的"阿琼"坦克,很有农业重金属风格
这种好高骛远又不肯脚踏实地的军工企业,如今还在"印度制造"的大旗之下进一步得到了发展,在花掉军费本就不多的真金白银的同时,没有产生任何值得一提的效益。如果说有,那就是历任印度政府借此获得了一项新的"政绩"。
正如下水快3年的"维克兰特"号航母一样,虽然该舰在下水时一度引来印度媒体和官方的密集吹捧,但在下水之后这艘航母却被迅速遗忘,以至于由于印度政府行政事务的影响,该舰的建造一度因为经费拨付不及时而暂停……如今这艘航母还停在科钦造船厂的码头上,除了每隔几个月挪一次泊位,为船厂里的新船腾出码头之外,一年多来这条航母上没有看到任何像进度的东西。中国国产航母开工的时候,"维克兰特"已经开工8年并且进行了第一次下水,但当如今国产航母甩掉身上的脚手架,准备进行最后的安装检测迎接首次海上试航的时候,印度的国产航母除了还在花掉政府的军费之外,对印度海军仍然没有任何作用。
如果想到印度除了航母之外还有不止多少这么多项目还处在这种光花钱看不到战斗力的状况,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印度政府一直抱怨钱不够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