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创业需要的已经不止是市场的需求,还有面对困难的勇气,面对着各种不合理的情况。
一个秋天,曹臻一正随车运送松塔,突然出现20多个人堵住了路。这车原本以50元买到的松塔,卖主儿子出尔反尔,嚣张地喊着再给500元。
这事儿发生在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羊街镇棒木村。曹臻一打算买松塔回去晒干熏腊肉,带着深深地鄙视和无奈,她给了钱息事宁人。
2006年,这位在北京颇有名气的女诗人,回到贵州农村老家创立品牌“太给”,立志做出代表制肉工艺中的最高段位的生吃火腿(本报2015年7月21日曾刊发报道《曹臻一:我要做出“可以传世的”火腿》)。
回到家乡,她却像一个“外地人”,12年来,她经历了不少不守规则的事,吸引又送走了不少追随者,也见证了农村创业的环境越来越好。
基础设施逐渐完善 但缺规则意识
曹臻一再次回到棒木村的时候,村里连一条像样的公路都没有,坐在车上经常被颠簸得跳起来。整个县城只有两家快递,快递发车到贵阳差不多要走8个小时,一到冬天就会封路,什么东西都运不出去。
2012年8月6日,她注册了淘宝网店,是当地第一家运营电子商务的公司,但网络是当地的“奢侈品”。当时,公司的运营中心建在距离县城不远的工业园区中,卖出去东西发货后,都要去县城找网吧,才能在店铺管理页面输入快递单号。
于是,曹臻一每天要和农民挤在微型车中往返县城和刚刚兴建的工业园区之间,完成整个电商平台的运营。简陋的微型车为了多装人,座椅全部换成小板凳,路况又不好,每次都被颠得东倒西歪。
好在,互联网创业的基础设施三大件“网络、快递、交通”正在逐步完善。如今,从当地到贵阳全程高速只需3个半小时就可以抵达,以前一单省外的货最终抵达顾客的手里差不多要7天,现在基本上缩短为2~4天。路况也好了,出行可以选择出租车、滴滴专车、公交车、农村客运系统,都很安全便利。
但建立规则意识还需时日。“一些人只要可以拿捏到你,他们就以整得到你为荣。”曹臻一在农村创业最大的感受是这里不遵守规则,常有荒唐的事情发生。
一次,曹臻一带车去隔壁乡镇上找农民拉猪肉。返程时,猪肉在皮卡车上堆成了肉山,货箱没有密封。
车速并不快,当地乡镇上一个小伙子旁若无人地从车上拽下几条猪肉,双手各拎着两条,一个肩膀上还扛着一条,拿着猪肉摇晃着走掉了。整个过程没有和任何人打招呼,也没有任何解释和歉意。
司机要去追,车上其他员工却劝说他:“追去被他打着不划算,如果不满足他,下次我们到这个乡场,他会找我们麻烦的。”曹臻一只好作罢。
本地员工需培训 外地招聘来的10分钟就离开
在“太给”公司里,有一半的人是不怎么认字的女性。这些人都是本地人,来公司之前,她们的工作大多是在工地上提砖。这些农村妇女有很好的体力和耐力,又常做家务,招聘到公司内,承担了搬肉、腌肉、码堆等体力活儿和不少需要细心的工作。
一方面,她们的学习能力很差,自尊心又特别强,不但经受不起批评,连说一句重话都不行。有时候,家里没有人带孩子,她们带孩子来上班,曹臻一随手给了小孩子一个零食,另外一个员工下次带孩子来,她忙忘记了没有给零食,这个员工就会闹别扭。另一方面,她们又非常真诚和善良,只要察觉你是真心待人,她们会对你更好。
老板常常需要像幼儿园老师一样“哄着这些孩子们”。曹臻一带着着极大的耐心,把工作流程分解成她们可以掌握的动作,随时随地教授,花了好多年才补齐工作常识、工作观念和职业精神。
除去这些本地人,曹臻一感叹招管理人才难:“在本地,招不到任何经过真正职业训练的人才。”
刚创业时,她从贵阳招来了一个男生,没想到,到了棒木村10分钟后,他就提出要坐当晚的火车离开。曹臻一并不怪他,她暗下决心:“只有公司越来越好,才有可能吸引更好的人跟随你。”
曹臻一在北京诗人圈内小有名气,创业的故事又极具感染力,吸引了很多人想要追随她。这些人把她当做偶像,期待来干一番大事业。
一个漂亮的姑娘就是其中之一,为了等曹臻一出差回来,姑娘在酒店里等了一周。曹臻一也很喜欢她,但因工作岗位不适合,她鼓励和帮助姑娘在当地开了一间化妆品店。可是因为当地是高原,没多久姑娘的肤色就开始变黑,曹臻一不忍心又把她送走了。
创业磨练身心意志,农村创业缺少大城市优良的工作环境,就连80后的曹臻一,最近也被一个70后喊“姐姐”。
只要创业都很难 做好深耕10年的准备
“在农村创业,你会发现人手永远不行,资源永远不够,环境是千疮百孔,你要接受并且有一腔热血。不仅要选择好品类,还要做好在这个品类中深耕10年的准备。”曹臻一说。
慢慢地,曹臻一成了带领当地农民致富的人。最初选择来这里,是因为威宁地处高寒地区,猪肉蛋白质含量高,非常适合做生吃火腿。和她常打交道的有养猪的农民、杀猪匠、赶乡场做生意的小贩。她坚持不差斤两、不割取边角料,也不赊账,这些人和她做生意有“安全感”。
李大爷是其中一位。儿媳出意外,儿子离家出走,他需要抚养3个孙子。李大爷和曹臻一做了很多年的生意,主要是冬天帮忙运猪肉,因为货到付款,李大爷很珍惜这样的主顾,活儿自然干得利落。那些做火腿的工人,每到了腊月准备做火腿的时候,也开始早早等着,甚至让年轻人送信儿。“太给”还收了很多杀猪匠,因为他们熟悉了“太给”的要求和规则。
规范和有规矩的生意吸引和改变着当地人的从商规则。“现在农村青壮年都出来务工了,村里很需要这种为农民提供体力和技术服务的人。”曹臻一说。她已经和当地最穷的人成了“命运共同体”。“太给”每年仅单做火腿这一项需要1万条猪腿,香肠和腊肉等其他品类需要40万斤左右的肉,这些都是当地农民致富的机会。今年年初,“太给”的产业已经联动了5000户农民,其中不少都是贫困户。
这些年来,返乡创业的人越来越多,县城里也建起了电商协会,虽然作用有限,但政府正在积极引导和帮助当地创业者,能存活下来的就成了火种。
与曹臻一一起为乡村振兴改变的还有当地政府。威宁县委书记肖发君和县长陈波站在促进发展的第一线,肩上的担子是要把这个国家级贫困县带领脱贫,书记为此常常工作到深夜两点,累了就用冷水浇头继续工作,县长一以贯之每天7点开始工作,头发熬得花白。对于像她这样的创业者来说,政府在见证成长,并且竭力帮助。
在曹臻一看来,农村创业和城市创业在表面上看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选择。实际上,只要是创业都是一样的,在城市和农村都有一大堆艰难的事情。比如孤独,朋友都在远方,无法感同身受地理解创业者所处的境遇;身边的人都是旁观者,他们认为想要改变的人是神经病,是在做异想天开的事;家里人不理解,认为已经走出去到了大城市过光鲜的生活,为什么还要回来吃苦。正如曹臻一,她那么想要振兴家乡,却始终活得像一个外地人。
农村还有大量的市场和机会等待开发。曹臻一始终相信,世界上八分之一的人口在农村,未来城市和农村之间存在巨大的鸿沟和社会结构屏障会被填平,这里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