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次提出食品工业减盐策略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和中国营养学会18日在北京联合推出《中国食品工业减盐指南》,力争到2030年全国人均盐摄入量下降20%。这是中国首次推出减盐指南。
据介绍,减盐指南工作组从2016年开始研究指南的起草工作。目前形成的《中国食品工业减盐指南》,建议食品企业作为减盐工作的实践者应本着循序渐进、分段实施、重点突破的原则,以2016年调查的各类食品钠含量分布现况为基准,逐渐实现到2030年加工食品钠含量平均水平降低20%的目标。食品企业可参照同类食品钠含量的平均水平和分布状况,通过改善工艺、口味调节等多种技术减少钠盐用量,达到行业整体下调盐用量的目标。
另据国务院办公厅同年印发的《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我国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在目前10.5g的基线水平上,实现到2020年下降10%,到2025年下降15%。
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先看一下我们身体中摄入的盐的来源,主要有家庭、餐馆、食品三种。
尤其是“食品”这一来源,据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杨月欣介绍,市场上销售的预包装食品,比如酱油、酱腌菜、腐乳、膨化食品、方便面、糕点等,部分食品的含钠量都有降低的空间。
“随着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盐的来源已从家庭烹调用盐向加工食品转移。”杨月欣说。
为减少预包装食品中的盐用量,2018年4月18日,中国营养学会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在北京联合召开《中国食品工业减盐指南》研讨会,计划推出中国首个“减盐指南”。
根据指南,鼓励食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新品开发力度,通过工艺改良、多风味融合、代用品试用、改进包装形式和保质期等手段探讨减盐措施。
专家表示,减盐行动已经成为全球控制慢性疾病的共识。目前,全球已有超过一半的国家启动了全国性减盐指南或行动。大部分国家在加工食品、食品标签、大众宣传等方面采取了系列减盐措施。其中,英国、芬兰、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国家的减盐行动已初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