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日,哈尔滨两男子驾车横跨冰面后坠入江中,图为救援人员潜水搜寻。受访者供图
业内人士:“耍酷”危险 专业场地可体验
其实,“冰漂”体验并非没有正规渠道。
每年冬季,在东北、内蒙古、新疆等地会有一些车辆厂商或者车友开辟冰川赛道举行拉力赛。不过据从事过汽车销售活动策划的业内人士罗永介绍,这类活动的选址和赛前准备都十分充足 ,“有天然河湖冰面的,前期也会对冰冻程度进行考察,冰层厚度符合标准才会组织活动。参与活动的人和车辆要求也很高,不是随便一个会开车的人都允许上冰漂移。”此外为了安全,也有一些主办方选择人工冰面给会员提供漂移体验,“这样的体验就没危险了,直接在地面泼水结冰。”罗永说。
可以提供“冰漂”体验的哈尔滨某冰雪世界客服告诉记者,园内冰面是天然河湖冻结,但经过多年的经营和维护,安全性很高。而且体验也仅限于让游客坐在车内,并非让游客亲自驾驶。
在上述哈尔滨坠冰事故中,负责潜水打捞的鲨鱼潜水工程有限公司潜水队长赵志强介绍,根据失踪者同伴的回忆,他潜入至失踪者最后出现的位置方圆5米内进行水下7米的摸排,但没有发现任何踪迹。“水流虽然不是特别快,但也很难站稳,水底能见度几乎为零。”赵志强称,根据目击者描述,基本可排除落水者自己逃生成功或者被困车内的可能性,很有可能是被水流冲到下游。
律师说法
自寻刺激占用公共资源应被谴责
1月1日,山西宁武县5人1车落水事件发生后,两名消防员完成冰下打捞任务后浑身发抖的视频在网络上传播。据了解,两人在零下13℃的水下作业一个多小时。上岸后因体温过低瑟瑟发抖近20分钟,网友大呼“心疼”,直言冰漂者是“自己作死让别人买单”。
自寻刺激到底该不该得到公共救援资源的帮助成为大家争论焦点。对此,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钟兰安律师表示,由于公安、消防部门负有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面对险情,他们有法定义务提供救助。而民间救援队则出于人道主义,并无法定义务救助。遇险者若是因违反公园管理或者是河湖管理规定,造成了相应的损失,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月2日,山西坠冰事故中,司机因涉嫌过失致人死亡而被警方刑事拘留。律师认为,为了一己私利,造成他人伤亡、或者占用大量的公共资源,应当受到道义的谴责;若存在明确的违法行为,还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钟兰安认为,为了预防此类事件的发生,建议加强对违法者的惩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让违法者切实承担法律责任。
声音
冰层、水面分离难承其重
汽车业内人士郭松表示,驾驶者选择在冰面漂移,多是因为冰面摩擦小、漂移难度小,看似漂移更容易,实际遇到冰面小突起或异物时更容易侧翻。且冰面情况复杂,一旦发现前方有冰窟,刹车制动的距离比陆地需要更长,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在郭松看来,为了拍这种耍酷视频在冰面漂移非常“土”,“国内不少赛车场都有这种专业漂移车道,驾驶者可到专业场所漂移,相对更安全,玩野冰无异于玩命。”。
密云消防救援支队水域救援队负责人刘东曾参与过多次冬季水下救援搜索。他表示,河湖即便表面结冰,内部可能有复杂情况。随着冬季河湖水位下降,冰层和水面会发生分离,难以承受重压。此外,因河湖水流动冲刷导致冰层厚度不匀,也会让冰面难以承重。刘东介绍,一旦发生险情,冰面逃脱和救援难度都非常大,增加人员伤亡可能。“首先是被困者自己逃生难,人掉入冰窟后附近冰层会加剧碎裂。而且据实验,正常人在冰层水下浸泡5到10分钟就基本会被冻僵,很难自救。”如前往施救坠入冰窟的人员,也应利用绳、棍等工具,并不建议只身前往,“冰面打滑,救人者容易被拉入水中,或者踩碎冰层同时跌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