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关于诈骗案件的花样越来越多,诈骗份子最直接的手段就是在网上以冒名顶替的手段骗取钱财!近日, 河北邯郸一家公司的负责人经商投资,未曾想被骗2.6亿,进而报警指控天津大学造假:我信任学校,没想到会成这样!
王增良实际控制的中邯硼业投资2.6亿元,现在成了烂尾工程。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刘万永/摄
今年53岁的王增良是河北邯郸一家公司的负责人,转战商海30年,他遇到过不少风浪,但没有一次像今天这样被骗得几近倾家荡产。
2012年,他出钱、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出技术并指定技术持有人张卫江教授、徐姣博士为项目联系人,合作生产硼同位素产品,为此,他先后砸进2.6亿元。
4年后,他偶然卷入一场官司,意外获得证据:张卫江通过学术造假获得科研项目的结项报告,再对外宣称自己拥有成熟的技术,从企业获得高额利益。
在王增良代表公司与天津大学有关方面签订的诸多合同中,大都加盖了天津大学科技合同专用章,这加深了王增良的信任。但让人不解的是,早在2014年6月,面对诉讼,该校有关方面出具证明,称张卫江的“项目技术尚不成熟,不具备成果产业化的充分条件”。一年后,向河北省政府申请资金时,天津大学又出具了截然相反的文件,称“本项目中试已在该校完成,现进行产业化试验、产品应用及下游产品研发”。
确认被骗后,近一年里,王增良奔波在邯郸、天津之间,却一次次往返徒劳。
当着记者的面,王增良企业所在地的一名官员“批评”他:“人家骗你的一个前提是:你出钱太痛快了。不是有个笑话吗,骗子告诉老太太,别汇钱了,我是骗子!”
王增良反驳:“咱想着,技术团队挣钱,企业才能跟着挣钱。我信任学校,没想到会成这样!”
2014年6月3日,一份由天津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盖章的意见称,该技术尚不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