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景新给妻子喝水。
一见钟情!两三句话两个人定下终身
9月16日,圣童学堂里,坐在轮椅上的赵嫦花看着院里嬉闹的孩子,不时露出笑脸。她衣着素净,留着一根整齐的麻花辫。因为右半侧身体瘫痪,她无法下轮椅。听见别人说话,只能“啊”“唔”回应。
对悉心照顾自己的郭景新,赵嫦花常用左拳捶胸,然后伸出大拇指,对丈夫点赞。
从最初的一见钟情,到如今的不离不弃,郭景新和赵嫦花的婚姻,已经33年——
1983年的正月初七,23岁的郭景新相了6个姑娘,都没看中。他初中文化,是建筑技术员,个高貌俊,许多人给他介绍对象。
当晚在家喝酒时,郭景新接到朋友电话,说还有一个姑娘,让他去见见。喝到夜里10点多,他赶到两里外的朋友家,一不小心被朋友家低矮的卧室门顶磕住了头。在屋里围着火盆取暖的赵嫦花,抿着嘴低笑起来。
赵嫦花是村小教师,她优雅的气质,一下就征服了郭景新。
“就是你了,跟我走吧。”郭景新回忆,两三句话,两人就定了终身。
第二天,郭景新和赵嫦花见面,在县城玩了一天。因为家里穷拿不出彩礼,郭景新没敢去见赵嫦花的父母。他和赵嫦花约定,自己去新疆打工赚钱,回来给赵嫦花带新衣服,娶她。赵嫦花答应了。
郭景新这一走,就是13个月。因为在新疆,电话书信都不方便,两人一直没有联系。“其间,不少人给她介绍对象,她都认定我,拒绝了。”现在说起来,郭景新言语中还透着得意。
1984年,两人结婚。后来,添了3个孩子。虽然是建筑技术员,但郭景新和其他农民工一样,除了农忙时回来,平时都在外打工。
赵嫦花很贤惠,家里的琐事都由她打理,她甚至还会开拖拉机。
后来,赵嫦花被查出有高血压,一直吃药。郭景新买来大量相关医疗书籍看,以防万一。2010年11月,郭景新决定自己做“包工头”,接了一幢五层楼的活,便回老家找工人。在家喝酒时,正给他倒酒的赵嫦花,突然身子一软倒了下去,继而口鼻出血。心里喊着糟糕,郭景新一边用嘴给妻子吸血,一边给120和朋友打电话。路上,也没停止为妻子止血。
医生说,如果不是郭景新,赵嫦花可能窒息死亡。
巧合的是,这次,赵嫦花昏迷了13个月才苏醒,郭景新守护在病床边,等她。
郭景新回忆,妻子发病手术时,他回家借钱,“感觉天塌了”,顺手将一包老鼠药揣在口袋里。他和孩子们说,如果妻子不在了,让他们准备两口棺材。孩子们跪地求他,郭景新渐渐想通:“不能让孩子们没了妈妈,再没了爸爸。”
路途吃的苦受的罪,“说出来丢人”
赵嫦花发病手术时,被取下一块巴掌大的头骨,郭景新一直带在身边,如今已经颜色发黑。
郭景新坚信,人完整地来到人间,走的时候也要完整。他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因为没钱,一直没有做修补手术,赵嫦花头部左侧,摸上去能感觉到只有一层头皮。
手术后,赵嫦花在医院躺了三个月,郭景新听说扎针效果好,决定带妻子到邻县长垣扎针。朋友低价卖给他一辆新三轮摩托,郭景新对其进行改装,还装了液化气罐。当时,他身上只带了十几元。
承包工程违约加妻子治病,郭景新负债10多万元,实在借不来钱了。
路上,郭景新发现,原本没有神志的赵嫦花,竟然面部有了微弱的表情。在经过多天扎针治疗后,赵嫦花有好转,偶然会有意识,左半侧身体也能稍微活动,但不利索。医生也建议,可以多带妻子出去转转。
在没发病前不久,赵嫦花曾和郭景新说,孩子们都大了,她老在家很闷,如果有时间希望带她出去玩玩。想到这里,郭景新踏上了带妻子四处游玩之路。“她听到各种声音,看到各种场景,都是对她的刺激,对她都有好处。”郭景新回忆。
每天,定时擦身体、做按摩、大小便。慢慢地,两人形成了默契,只要赵嫦花看郭景新一眼,郭景新就知道赵嫦花要干什么。
无论到哪,郭景新都先找活干,一般是建筑队技术员或者电焊,就把赵嫦花放到他能看见的地方,等攒些钱,再继续转。
发病13个月后,赵嫦花会“啊”“唔”的说话,恢复了意识。等到两年左右,赵嫦花的意识终于完全恢复,能认识人,也能听懂说话了。
在外逛的时候,曾有一次在济源看到几百人跳广场舞,年轻时会跳舞的赵嫦花,甚至单腿站起来,兴奋地晃动身体,让郭景新忍俊不禁。“那一次,感觉是她最开心的时候。”
晚上住宿时,郭景新会选择有摄像头的地方,许多时候会选择24小时都有人的加油站,或者医院附近。
不过,也有无奈住在野外的时候。有一次半夜,他们刚躺下,突然伸进一只手来,郭景新立马抽出随身的刀,捅了过去。对方落荒而逃。“是个人,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出去时,已不见人影了”。
路途上最惊险的一次,是有一次过涵洞的时候,郭景新远远看见前面有货车顺利过去了,没想到水竟然齐腰深,“房车”一下子浮了,里面的东西都湿了。推着车走了半个小时,碰到了修车店。
郭景新有烟瘾,也爱喝酒。但除了别人给的烟,他只抽散烟叶,一包几块钱可以抽半个月。他们从来没有去买过菜,更不要说肉了。没有人送饭时,就是煮稀饭、馒头,或者面条,就着豆瓣酱吃。也有时候,会去菜市场捡一些菜。而想改善生活的时候,郭景新会去找池塘钓鱼。他的“房车”里,放着三四根鱼竿。尽管这样,“一天两顿饭”是常态。
最窘迫的一次,他俩身无分文,只能挖地里的红薯,“房车”也快没油了。幸运的是,一群路过的好心人,捐给了他们100元。
“好人很多。”郭景新说,就比如在龙亭广场,一位40多岁的好心人,连续10多天给他送饭送酒,有时还有肉,最后他实在不好意思,只能躲起来跟对方说自己走了。但没想到,后来竟然又碰见了。“我只能解释,他一直送饭,别人要送,我都没法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