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华频道 > 社会新闻 > 0打车重现江湖 美团滴滴一决高下?

0打车重现江湖 美团滴滴一决高下?

来源于:维度女性网2018-03-31 11:02编辑:vdoer
分享:

对于网约车来说,滴滴一直行业的巨头;前不久“美团打车”在试运行的时候就对滴滴针锋相对,出租车司机们更是叫得苦不堪言,滴滴现又做出了对美团“回应”:明日打车0元起,还赠周末大额立减券。这无疑丢向业界的炸弹,但实际你们真的有享受到优惠吗?

“价格战”硝烟再起

刚到上海,美团便打出一套“促销组合拳”——上线前3个月,对快车司机“零抽成”,之后收取8%的佣金(其他平台一般抽成20%);快车乘客也有实惠,前三单每单可减14元;出租车驾驶员推荐一名同行加入并完成两单,可获一次性奖励20元,乘客每单能减免3元。

美团打车登陆上海的第二天,“滴滴出行”迅速“接招”,对快车乘客开启“福利连珠炮模式”:周四先送18元打车券;周五再送3张10元立减券;双休日叫响“越打越便宜”的口号,乘客前4程依次可减8-11元;到了本周,减免券的诱惑更大,从周二起连续三天,直接抛出了“0元打车享不停”的绝招。

来沪首日,美团打车即遭多部门约谈。市交通委、市公安局、市价检局明确要求,不得出现低价恶性竞争行为,不能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扰乱市场秩序。然而,减免优惠券的折扣大到什么程度,属于扰乱市场秩序?或许是由于“低价恶性竞争”较难定性,一场似曾相识的“价格战”还是悄悄拉开了帷幕。

这轮“苗头”别多久?

网约车价格战,许多人并不陌生,此前曾轰轰烈烈打过两场。

先是2014年初,滴滴和快的展开多轮补贴战,减免力度你追我赶,让乘客和出租车司机大尝甜头,直到第二年情人节两家公司合并,硝烟方才散去。不久后,优步与滴滴“开战”,斗了将近两年,以滴滴2016年8月收购优步中国而告终。这一场鏖战,网约车司机和乘客皆大欢喜。两轮“别苗头”,各方“烧钱”数以亿计。滴滴的用户量和接单量猛增,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

不少乘客吃惯了补贴,突然发现福利没了,坐网约车比打出租车还贵,起初很不适应,甚至骂声一片,但近两年对打车费的敏感度逐步降低。越来越多人开始接受正常价格,认识到“免费午餐”不会长久。

乘客心态的变化也说明,网约车的发展已进入新阶段。前两轮补贴战,重在培养市场和用户;而现在,人们的消费习惯渐渐形成,转而更注重服务、安全等看不见的领域。

企业的生存环境变了,新一轮价格战,恐怕很难再像前两次那样“旷日持久”。

差头司机“很受伤”

前两次价格战,补贴对象迥异——第一次,快车业务还没推出,奖的是出租车;第二次,拿奖励的换成了网约车,差头司机从“受益者”变“受害者”。

从业20年的大众出租驾驶员任丽丽对此深有感触。“一开始,每天在网约平台做10单,每单奖励13元,一个月能多赚将近2000元;后来,补贴转向快车,生意马上大不如前。”而这一轮,补贴重点仍是网约车,价格战刚刚打响,差头司机便“很受伤”。任丽丽坦言,最近一周的业务量下降了两三成,“前段时间虹桥机场晚高峰经常缺车,人等车,我们几乎随到随走,但这两天生意差,许多驾驶员都去机场排起了长队。”

她透露,有一些同行对网约平台的重奖颇为心动,有了跳槽的念头。针对全职快车司机,美团设有多项奖励。比如“萌芽奖”,分为车费奖、阶梯奖和双周奖,一周跑单满2200元,可多得800元;表现优秀的,可申请“猛龙奖”,奖励力度更大。不仅抽成较低,还有各种奖励,会吸引大量司机涌入,有的来自其他网约车平台,有的来自出租车企业,也有的可能是毫无经验甚至没有资质的生手。

最终还要“拼服务”

价格战让差头司机苦不堪言,可乘客不是拿到了真金白银的补贴吗?的确,如果只看重眼前利益,乘客的最佳体验就是“便宜”。然而,在享受“天上掉馅饼”的同时,也要意识到其中暗藏高风险,一旦遇到恶劣服务甚至安全事故,得不偿失。

价格战隐患不小,会引来众多“薅羊毛”的投机者,导致司机团队良莠不齐,还容易混入违规的外牌车辆和非沪籍司机,滋生人车不符、套牌、刷单等乱象。企业将过多精力和财力放在价格战上,难免对安全、服务等环节放松要求。而出行路上可能遇到多种意外,对驾驶员及车辆的安全审查和保障必不可少。

经济学者盘和林指出,低价竞争会带来低服务、高风险等问题,拉低行业整体服务水平。“网约车市场走向成熟的过程中,经过一系列试错,‘服务优先于价格’的消费理念逐渐在消费者中普及。”他认为,“烧钱”难持久,补贴取消后,服务若跟不上,乘客会用脚投票。

对网约车行业来说,加强安全保障、提升服务水平、合理调度运力,才是核心竞争力,这些都不能靠补贴解决。

图说天下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