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孩子的方式从古至今都是一个“打”字,虽然近些年情况见好,很多家庭教育孩子的方式也越来越理性,但还是有很多家庭用自认为正确的打骂方式来管理制约孩子!近日,网曝一女子连续掌掴婴儿被警察约谈, 家长如何理解“变相体罚”和“合理惩戒” ?引热议!
有媒体报道,广西钦州一女子用手连续掌掴怀中婴儿,触发社交媒体上广泛热议。据悉,女子怀抱小孩,因为孩子不停哭闹,便愤怒之下拍打婴儿。这样的事情,其实和前些天“父母殴打女童”事件,性质上是一样的。都属于“过度体罚”(变相体罚)。
过去,普遍父母认为,孩子既然是自己的,打骂一下“很正常”。因为,在他(她)们看来,“管教孩子”(惩戒式)天经地义(因为孩子是自己的)。从道理上讲,这种思维好像也没什么大的毛病。但是,当一些父母借着“管教”的行为,肆意发泄自己的情绪时,或许“管教本身”就已经变味儿。
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适当的“体罚”(惩戒式的方式,比如罚站,打手背等)其实是有好处的,能让孩子们提早建立为错误买单的意识。但是,这里强调的的“合理惩戒”更注重“仪式感”,无论是实施惩戒的父母或老师,还是接受惩戒的孩子,都应该是达成共识的。
可惜的是,有太多父母和老师,在“实施惩戒”的时候,往往情绪化很严重,稍有失控,就会将“惩戒”和“体罚”混为一谈。在过去十年或二十年,这种现象是比较普遍的,但是人们好像见怪不怪。甚至,有一些人拿“西方”的例子作比较时,人们还觉得外国人矫情。
可今天看来,这样的事情能被人们当回事儿看待,着实是一种认知上进步。作为孩子与父母,学生与老师来讲,除却特定的关系勾连,本质上都应该是独立的个体。无论是个人的安全,还是精神的自主,都应该得到基本的尊重。
很多人总说,父母和老师的“打骂”(管教)是一种责任心的表现。可我们要知道,无论是责任心还是爱,都不能危及孩子的生命安全。要不然,所谓的责任心和爱,就不值得提倡。当然,这里面也与一些父母和老师的认知有关系,因为有些“变相体罚”是在无知的氛围下发生的。
人们熟知的,以“为你好”的借口“伤害你”是普遍意义上体罚的根源,并且很多人即便犯错后,还并不自知。这种错误的行为,如果不收敛,不反思,在孩子长大后,有能力反扑的时候,就会逆向袭来。所以,我们习惯上所称的“逆子”,往往都是父母的罪过报应。
从某种意义上讲,“为你好”本身肯定存在,但是当实施“为你好”的主体,不能很好的自控时,那么“为你好”就会变成自私自利的“家暴借口”。这种“借口”,尤其在亲缘关系中“较为盛行”,一方面和道德的大传统有关系,一方面和法律意识淡薄有关系。
总的来讲,就是“个体边界不分明”,就导致个体不能很好的“自我负责”。有不少“啃老族”,在遇到问题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找父母,而非自己面对。甚至,有一些年轻人,将自己的事业不顺,归咎于家庭出生。可事实上,任何成年人,最首要的问题,就是自己对自己负责任,而后再去寻求帮助。从人格独立角度上而言,这应该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没什么好强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