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购物选择靠谱网站
在网购过程中,个人信息泄露是很多用户被诈骗的重要原因。
不法分子常用低价商品做诱饵,发布虚假信息,诱使消费者扫描植入病毒的二维码,从而盗取用户信息和钱财;还有人从网上买来客户资料,以“退款”等为由,诱骗用户提供姓名、银行卡号、身份证号等信息;有的骗子还制作了以假乱真的“钓鱼网站”,一步步设坑,骗取用户重要信息......
警方提醒
网上购物尽量到正规、大型网站,并仔细检查网址,谨防“钓鱼网站”。
不轻易接收和安装不明软件,不随便点击聊天中对方所发来的链接。
谨慎填写银行账户和密码,防止个人信息泄露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必要时,可以对个人账号和密码进行复杂的加密处理。
包含个人信息的票据别乱丢乱放
快递单、飞机票、火车票、保险单、办理银行业务的单据......这些票据常常出现在生活中,不可避免地包含了很多个人重要信息。
以快递单为例,姓名、住址、单位、电话,甚至购买的商品,都在一张小小的快递单上展露无遗,99%的个人重要信息都能被别有用心的人还原并获取到。
而银行办理业务的单据、购物小票上等甚至还包含了银行卡号、交易金额等涉及个人财产的重要信息,如果被不法分子利用,更容易造成损失。
警方提醒
妥善保管、处理好包含个人信息的票据,以免落入不法分子手中。
无用的单据可以直接碎掉,或将姓名、电话、地址等个人信息涂黑再丢弃。
有用的单据要妥善保存,切勿乱丢乱放。
网上支付需注意安全
目前,网上支付、网上银行已成为重要应用,也有很多安全隐患。
网络上存在“钓鱼网站”,不法分子在网络后台就能获取用户银行卡账号和密码;用户下载了植入恶意程序的软件后,手机钱包里的钱会不知不觉流失;木马病毒会藏在手机后台或伪装成其它软件,伺机盗取银行账户和密码,甚至劫持支付短信,将银行卡内的钱财洗劫一空。
此外,公共场所WiFi安全防护功能比较薄弱,黑客只需凭借一些简单设备,就可盗取WiFi上任何用户名和密码,甚至网银、支付账号和密码等各类信息。
警方提醒
进行网上支付时,尽量使用流量以确保支付安全。
此外,下载手机应用程序要去正规的应用商店。
谨防二手手机泄露信息
公开资料显示,我国每年都有上亿部手机被淘汰。二手手机则成为信息泄露的“重灾区”。
据调查,只要花上几十元或上百元,就能轻而易举地让手机里“沉睡”的数据“复活”。有些收购二手手机的商贩利用这一漏洞,“倒卖”个人信息,以几毛钱一条的价格打包出售机主手机号、通讯录、支付宝账号等信息。一旦个人信息被窃取,财产以至人身安全难以得到保障。
警方提醒
不要随意扔弃或出售未经处理的包含个人信息的手机。
在处理旧手机时,可通过反复装满并删除内存、用第三方刷机工具进行一键刷机等方式彻底清除个人信息,避免隐私泄露。
不要随意留下重要个人信息
各类培训机构、中介机构、装修公司等办理业务时都会留下个人姓名、联系方式等信息,稍不留意就会被人非法倒卖。
上网时经常会碰到各种填写调查问卷、玩测试小游戏、购物抽奖,或申请免费邮寄资料、申请会员卡等活动,一般要求填写详细联系方式和家庭住址等个人信息。
警方提醒
不要贪图小便宜,避免在网上或街头参加一些需要填写真实身份、手机号码等个人信息的抽奖、竞猜、促销送礼品等活动。
不要在商场、超市等地随意留下有自己联系方式的信息,避免可能产生的大量骚扰电话而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
即便在求职时,个人简历也只需要填写必要信息,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求职平台和企业是否正规。
使用社交媒体应注意保护隐私
现在,使用微信、QQ等时,一些人会不自觉地说出自己的或标注他人的姓名、职务、工作单位等信息。
还有一些人经常在朋友圈晒自己的火车票、登机牌、出游地等。
另外,有家长在网上发布孩子的图片或文字记录时,不经意间就泄露了孩子的相貌和姓名等,不法分子会利用这些信息进行诈骗、绑架等。
警方提醒
尽量不要在QQ、微信朋友圈等通过视频、照片、文字等形式暴露自己的家庭住处、单位地址、子女情况等信息。
不要添加不明身份的好友,进入陌生的群聊。
在与陌生人聊天时,要特别注意保护好个人信息,不要轻易提供。
身份证等证件复印时一定要写明用途
居民身份证在公民办理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权益事务方面广泛使用。且不说身份证丢失会给个人工作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单单身份证等证件的复印件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也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2016年,某地公安局就接到了一位女士的报案,称自己的别墅在毫无知情的情况下被卖了。警方调查后发现,这位女士把身份证复印件交给中介后,中介又用她的复印件伪造了正本把房给骗了。
2011年,浙江的周先生发现自己莫名“被办卡”欠账近5万。原来,老同学拿了他的身份证复印件在多家银行办理了6张信用卡,3年时间里透支了本金和利息近5万元。